
秦世俊:凝聚更多力量实现“航空梦”



19岁那年,心怀航空事业梦想的秦世俊从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被安排到哈飞数控铣工岗位。秦世俊先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熟练后,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为尽快提高技能,他常常下班后继续留在单位向夜班师傅学习。
有一年,直9机起落架外筒腹板加工遇到难题。 由于零件的数模和锻造的外形差异过大,不能使用数字化完全加工,常年需要手动加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秦世俊凭着初生牛犊的劲头,勇敢尝试通过编程实现数字化一体化加工。经过反复实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
入职不满一年,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秦世俊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入职4年后,他凭借执着奋斗的精神脱颖而出,成为厂里最年轻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
扭轴是某型飞机的关键件,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节点紧,这个零件成了“烫手的山芋”,车间里一时没人敢接招。秦世俊再一次迎难而上。长长的轴体需要与机床平行装夹,一端固定住了,另一端就会产生倾斜。为解决零件的装夹问题,他研制出一套可分解的抱胎夹紧工装。为不耽误正常生产,他把试验安排在夜里12点以后,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巨大的挫折感和压力笼罩在他的心头。直到经过3天20多次的改进,这套工装终于在轴体的中间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撑,保证了加工精度,并将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在工作中, 秦世俊倾力于企业发展,用勤奋和智慧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共同成长。他带领的班组, 担负着车间近60%的关重件产品生产任务,连续近五年无超差报废品,是车间公认的“尖刀班”。班组先后荣获公司“TPM优秀班组”、“青年文明号”、“6S青年先锋示范岗”和“争当模范、创新发展”竞赛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秦世俊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数控铣工高级技师、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他累计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715项,创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