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志明:决胜毫厘 匠心助力“中国速度”



1977年,郑志明出生于柳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7年,郑志明从职高毕业后进入工厂,成为一名钳工学徒。
汽车零部件生产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小小的间隙问题很可能导致生产出来的零件不合格。26年来,郑志明秉承着“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磨练技艺,用心“雕琢”手中的每一个零件。
这些年,郑志明每天早出晚归,在生产一线苦练技艺,全身心投入到研磨、锉削、划线、钻削等各项工作中,手掌慢慢地磨出了泡、长满了茧,练坏的工具能以吨计。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郑志明在与钢铁的“对话”中练就了精湛技艺,将钳工技能练得炉火纯青。他利用手工锉削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手工划线钻孔,孔的位置度误差可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个精准水平,目前国内极少人能够达到。
他设计出多种定位方式、多工艺融合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该生产线投产后实现了80%的自动化,可以兼容3种不同的产品,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30万元,且产量提升近12%。该生产线是目前唯一一条国内自主研发的微车后桥自动化后焊接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自动化后桥壳焊接生产线的空白。
2014年,以郑志明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郑志明在不断自我提升技能的同时,把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工作室先后带出了200余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他发明的“调芯钻孔法”“研推修锉法”是钳工技能比赛中的“杀手锏”。
2018-2021年间,郑志明及工作室成员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各种技能比赛中,有93人次获得市级比赛名次,35人次获的省部级比赛名次,11人次获得国家级比赛名次。郑志明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广西工匠、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