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珠算:拨弄上二下五珠 算出中华文明史



简介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
导读
详情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
算盘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末明初得到普及,并逐步取代算筹成为中国的主要的计算工具。明代经济高度繁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广,逐渐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算筹。在此情势下,明人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为珠算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代以后,中国珠算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又逐渐流行于美洲。16世纪时还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其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根据算盘结构特点,珠算减法在计算中分为“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两种运算形式。初学者在减法计算时先要掌握四种拨珠顺序的正确使用方法,按口诀的拨珠顺序进行操作。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珠算开始走向衰落,其计算功能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但珠算文化涵盖了与珠算相关的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应用技术及智能开发等内容,在文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相关文化领域仍有一定的作用。珠算适用面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传承推广价值。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世界非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