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拧紧中国农业“水龙头”



简介
吃过早饭,原波波开着私家车来到田间地头。拧开关、拉闸,黄河水就从立杆喷头撒向绿油油的麦田。
导读
详情
吃过早饭,原波波开着私家车来到田间地头。拧开关、拉闸,黄河水就从立杆喷头撒向绿油油的麦田。
50岁的原波波是山西省芮城县农民。受传统灌溉时间长、用水多、有盲区、人工费用高等问题困扰,他去年投资30多万元安装了节水灌溉设备。
“浇170亩地的时间从15天压缩到2天半,一年节省人工费2.5万元、水费4万元,节水约16万方。”原波波算了一笔账。
这种通过科技由“浇地”到“浇作物”灌溉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缩影。
3月21日,山西省芮城县农民胡天妮在自家智慧农场用手机控制浇灌。
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根据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0.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644.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5%。农业节流意义重大。
几十年来,中国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喷灌、管灌、滴灌等各种节水技术,使水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层次变革。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最新消息显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